2005年4月23日,公司团委组织20多位团员青年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,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和展览,重温党的光辉历史,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,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。
西柏坡革命根据地位于太行山东麓,河北省平山县滹沱河北岸。它前临碧波荡漾的岗南水库,背倚松柏苍翠的柏坡岭,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山村,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,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,也是我们早就熟知的毛主席、党中央进入北京前的最后一个革命根据地。虽然党中央在这里只度过短短十个月的时间,然而这10个月,却是我国革命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。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在此决策、指挥,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召开毛主席、周总理等领导人曾在这里并肩作战,指挥了解放战争史上著名的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,带领全国人民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。
走进西柏坡,在毛主席的故居,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毛毯整齐地叠放在床上,粗大笨重的桌椅等用具如农家的物件。我们清楚地记得唯一特殊的就是小院里多了一盘清纯坚硬的石磨,听导游说那原是老百姓磨粮食用的,警卫员打算把它拆走,可毛主席知道后,语重心长地说:“中国革命发展很快,我们不会在这里住多久的,这些东西不要拆除,将来群众还要用的。”于是,石磨就成了毛主席、周总理等人的露天办公桌,就是这么一间间的普通山村农舍,几棵枝干苍劲的杏树下,几张斑驳的桌椅板凳,身着粗布军衣的领袖们,在这里运筹帷幄,决战千里。
五十四年前,毛主席在这里向全党提出的“两个务必”的要求。1991年9月,中央领导专程来到西柏坡,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“两个务必”,并作了重要题词:“牢记‘两个务必’,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。”2002年底,胡总书记来到这里学习、考察,结合新的任务和使命,再次把“两个务必”的要求提到全党面前。现在,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。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艰苦奋斗,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,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,但我们决不能自满,成绩越大,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而且,必须看到,我们取得的成就只是在伟大征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,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,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,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,我们要走的路还长得很,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,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,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。
在西柏坡陈列展览馆,我们看到了大量珍贵的照片、实物及文献资料,特别令众多参观者驻足的是这样一幅“真实”的场景:在马提灯的光影里,在几间破旧的平房前,五位伟人坐在一盘石磨前,围着一张带了折痕的旧地图运筹帷幄,似乎从他们眼神中闪烁着的光芒中可以看到新中国的诞生。这不仅仅是蜡像,这更是西柏坡精神的写照。在“广大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”为主题的展厅中,面对着一幅幅生动的老照片时,似乎理解了“解放战争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”这句话真正的内涵,以前在教课书上也曾看到过三大战役中所用小推车、民工等的图表,但从没有像当时那样感到如此震撼,望着照片中雪地里衣衫褴褛推着小推车的人民群众,望着那看不到尽头的小推车队伍,就让人深刻地领悟到只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才能